乡村如画 美景如诗

——珲春市推进“千村示范”创建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杨文奇

       好环境是乡村发展的“金名片”。去年以来,珲春市把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抓手,扎实推进“千村示范”创建工作,切实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助力乡村振兴。       珲春市坚持高位推动、狠抓落实,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把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长效治理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村两委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适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开展现场督查,通过“一看、二汇报、三点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举全市之力争取项目资金,整合农业、水利、住建、交通等涉农项目资金向“千村示范”创建示范村倾斜,有效破解资金难题。各乡镇积极调整优化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结构,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护责任,将由政府承担的治理和管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县级调整整合相关资金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治理奖补专项资金,定期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治理工作成效明显的行政村予以奖补激励。
       珲春市综合考虑各乡镇发展基础、区位特点、自然条件等因素,开展各具特点的试点示范,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运用多种宣传载体,全力营造共同参与、支持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治理的浓厚氛围。
       为推动制度建设,珲春市全面推行乡村干部分片包抓、保洁员网格化清运、村民“门前三包”等机制,将每个村组、每户村民全面纳入管理网格,逐步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有人管、有人干”的常态化治理机制。同时,定期评选“最美庭院”“干净人家”,实行积分制管理制度,建立积分兑换超市,明确常规加分项、一次性加分项、减分项及日常积分兑换和年终排名奖励等具体事项,激发和调动广大村民参与示范村创建、人居环境整治、弘扬文明新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抓党建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实行“党员示范街”包保制度,划分村两委和本村党员分线、分片包保责任,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千村示范”创建工作。
       为助力“千村示范”创建,珲春市组建了“千村示范”创建暨农村人居环境督导组,不定期对示范村创建工作进行实地督查暗访。各乡镇党委政府组建干部职工“突击队”,各示范村以小组为单位组建“清洁队”,充分发挥专职保洁员队伍作用,每周设立一天“环境整治日”,对示范村进行集中式、全覆盖清洁治理,大力营造全乡全镇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各示范村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组建“农户庭院环境评比小分队”,负责对辖区村民房前屋后、庭院、居室、粮仓、厕所等区域的卫生状况进行打分评比,并对接积分超市,提高村民参与创建和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主动性。
       为保障创建经费,珲春市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治理所需经费保障力度。建立制度化投入机制,确保县村两级每年投入均不少于5万元。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以督查评价激励的方式,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治理工作进行奖补。
       为提高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和长效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市各示范村积极实行“一约三制”(即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积分制、志愿服务机制)模式,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教育引导村民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卫生、绿化美化,打造美丽庭院。实行“积分制”管理,根据村民家环境保洁积分情况,鼓励村民在积分超市兑换奖励。倡导志愿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作用,促进移风易俗,借助民智民力齐抓共管,提高治理成效。
       珲春市切实建立健全市本级、乡镇两级联查机制和群众监督机制,采取不定期暗访督查和部门联合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示范村环境整治效果、群众满意度、存在问题等进行督导检查,并形成通报上报市委市政府。各乡镇结合实际,对照《吉林省“千村示范”创建任务及标准》,常态化对示范村创建工作开展日常巡查,及时解决问题、补齐短板。
       为巩固创建成效,珲春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治理综合评价结果纳入年度全市绩效考评体系,并将年度全州、全省人居环境整治考核评价结果与各乡镇、各示范村年终评先评优等密切挂钩,对年度人居环境整治考核未达标的乡镇和示范村实行“一票否决”,积极营造“上下联动、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通过“千村示范”创建,珲春市各乡镇村屯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一幅幅美好乡村生活、村美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徐徐铺展。